要不说这京中的管事,都是竞争上岗的,至少有一技之长。否则,过年期间,人来人往的,每日里接触多少人,这管事还能记住王柱子这么一号人物,确实不凡。
管事的一行人的动作,很快就被街坊邻居知道了,毕竟住在同一个巷子,王柱子家的事情,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。
现在来了这许多人,拉着两骡车的东西,还要往王柱子家搬,人群里很快就有人认出,带头的是江家百货铺的管事。
从里面出来的查看情况的王柱子,形容憔悴,但他还是第一眼就认出来这位管事。
管事的上前,朗声道:“柱子兄弟,愚兄近几日不见你来咱们百货铺,让人一打听,才知道你家的事情,这不,就带了咱们江家的大夫来给你爹瞧瞧。”
管事的看出了王柱子的狐疑,也不多做解释,“让大夫先给你爹看看吧。”
王柱子一肚子的疑惑,想到自己爹躺在炕上等死的样子,都咽回去了。
此时,在外间看热闹的相邻,已经交头接耳的议论开了,但是王家人都没有心思去搭理。
很快,管事与大夫留下了过年的物品和王老爹的药物,被王家人恭恭敬敬的送出门。
此时,管事的当着众人的面,对看热闹的人群说:“我江家的生意,平日里多亏了众位乡邻的照应,这次柱子兄弟家的事情,经过我们十一家百货铺管事的商量。”
“有了一个章程,以后,咱们江家百货铺,每当有客人购买一百文钱的货物,江家就抽出一文,权当做客人的捐赠。”
“凡是京城在咱们江家登记买过一百文以上物品的客人,遇到难事,经过查证,就可以根据情况,来咱们江家百货铺请求帮助。”
“如果情况属实,就会用这笔钱,去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家。”
说完后,也不管大家震惊的目光,笑眯眯的围着众人拱手作揖,“以后还请众乡邻多多支持,在下先在这里祝大家新春愉快了。”
这笔钱,到现在,已经帮助过不少遇到困难的人家,谁也说不好,以后会遇到什么危难。
在见到王柱子一家真的得到了百货铺的捐助后,京城的老百姓私下就渐渐的传开了。
于是百货铺很快的就有了很大的群众基础,反正都是花钱买东西,江家百货铺的又便宜质量又好,人家店里的伙计,一个个的待人还十分热情。
从来不会看人下菜碟,就算大家只是想去江家那大的出奇,物品摆放也十分有规律的铺子里闲逛,当是见见世面时,人家也不会多说一句。
甚至还会为大家热情的介绍,让大家对百货铺的印象十分不错。
关键是,要是买东西超过一百文,在结账时在他们的册子上登记一下,万一以后真有个什么困难,还能在这里得到帮助,何乐而不为呢?
这就是一举数得的良性循环。京中众人也不得不感叹:江家人太会做生意了。
但是说谁人江家舍得下血本呢?从门口迎客的伙计,到里面给人引路的伙计,除了必须的礼仪。
听说,每日还要统一抽时间跟着先生学习认字,每月还有考试。考试优秀的,就会成为小队长,月例会跟着上涨。
这种管吃管住,还管读书识字发月例的败家子主家,在京中还真找不出来几个。
当然京中也找不出,从店里迎客的,到厨房做饭的,都要求每日跟着读书识字的店铺了。
因此,闲来无事,附近还有许多人家,慢慢的还会私下里找江家百货铺的伙计,帮大家伙儿写写书信之类的。
为此,很多想靠着给人写家信维持生计的人,对江家的伙计很是看不惯,同时又十分想就江家的店铺里那些伙计当先生。
当初拒绝给江家伙计当先生的人,现在可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。
当初,听说江家给铺子伙计和厨房烧火的下人找先生,一众人虽然穷到衣服上已经打了三层补丁,依然很有骨气的拒绝了。
当他们中有人下定决心要去时,他们还对那人十分不屑地冷嘲热讽,“真是丢了读书人的气节。”
“劝李兄不可为了五斗米折腰”。
李玉也是豁出去了,家里眼看着要断粮了,老娘媳妇儿把家里最好的都留给他吃,他每次看见自己闺女咬着一块硬邦邦的馒头,用清澈的眼睛看着他时,心里就不停地质问自己。